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思政課應直面時代大考、回應時代之問,主動將抗疫斗爭的生動實踐充分融入教學工作中,深入探索高校思政課的經驗與規律,增強思想性、實效性,提升親和力、感染力。結合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際,善于化危為機,從政治維度、精神維度、輿論維度、國際維度四個層面講好講深抗疫思政課,讓抗疫思政課成為廣大青年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激發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人生大課。
政治維度
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不僅體現在社會主義大國創造的世所罕見的發展奇跡上,而且通過高效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更加生動的詮釋。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到堅持全國一盤棋,建立“一省包一市”對口支援機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再到充分調動黨的各級組織,建立起從中央到村(社區)“六級書記”共抓防控、廣大基層共產黨員沖鋒在前的防疫體系網。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得以充分轉化為高效的治理效能。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同我們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高校思政課在講清成就背后的原因、探究成就反映的制度優勢等方面,闡釋得還不夠充分。要講清講透這一點,就需要探究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形成機理,從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和現象入手,厘清和詮釋中國奇跡背后的歷史根源、文明支撐、實踐基礎、發展脈絡、制度優勢。此外,也要善于用別人的話講我們的事,結合中外抗疫比較,充分運用國外政要、學者、民眾對中國抗疫、中國制度的積極客觀評價,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彰顯“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背后的制度根源。
精神維度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歷史,只有那些能夠經歷血與火、生與死的嚴酷考驗,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天災人禍的民族,才能真正培育出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歷經各種艱難困苦而玉汝于成、涅槃重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所傳承的偉大民族精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民配合,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民戰爭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充分彰顯。事實上,無論是總結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現實作用,還是探究激發形成抗疫合力的文化源頭,講好抗疫精神就是發揮思政課價值塑造核心功能的有效途徑。思政課應善于從小處著眼,充分發掘抗疫斗爭中鮮活的感人事跡,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故事講道理。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立足本職,為保障城市運行和群眾生活堅守崗位、加班加點;廣大群眾也通過自我隔離、捐款捐物等各種方式,積極參與疫情斗爭。無論是抗疫中涌現的感人事跡,還是與思政課對象同齡的“90后”“00后”這些“抗疫一代”的青春鮮活案例,都應該圍繞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主線,從以情化人入手,做到以理服人。改變“填鴨式”教育語態,創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提升講故事的能力,從而增強廣大青年群體對愛國主義精神的情感認同和理性認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輿論維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國內到國外、從線上到線下各類言論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話語權的“攻守勢易”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在不斷斗爭中建構的結果。國際國內的復雜輿論場越是波濤洶涌,思政工作者越是要清醒鎮定。思政課的任務是傳導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性是其根本。同時,徹底的批判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就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不斷斗爭中開辟前進道路的。面對關于疫情的各種熱點輿論話題,講好抗疫這堂特殊思政課,要求我們必須把握正面闡釋權和輿論引導權,堅持對癥下藥,在回應關切中解疑釋惑,引領思想主流。講授抗疫思政課,只有充分認清我國抗疫斗爭的話語環境,對意識形態和輿論傳播戰場中有關疫情的“噪音”“雜音”進行及時批駁和澄清,才能更具針對性、更加有效地引領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為形成正向的話語勢態和良好的輿情生態提供思想基礎。
國際維度
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不僅讓世界人民認識了中國力量、中國優勢,也進一步樹立起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使中國聲音、中國理念、中國價值得到更廣泛地傳播和認同。我們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的態度,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不僅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控制疫情擴散,最大限度地支援全球疫情防控。我們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支援全球抗疫,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毫無保留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大規模向國際社會援助抗疫資金、醫療和物資;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公開承諾中國新冠疫苗將成全球公共產品……以實際行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魅力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對于這類具有豐富素材可供論證的國際性專題,在思政課講授中應該做到融會貫通,使之充分與高校的育人體系形成聯動,積極探索用國際視野、人類關懷來豐富思政教育的內涵。尤其是通過深刻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培養青年一代為人類進步事業繼續奮斗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