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蒙寧沿黃流域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推進會在阿拉善盟召開。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行政部門、企業、媒體;內蒙古自治區文旅廳、有關盟市旅游行政部門、企業媒體共150余人參會。會上,雙方簽署了《蒙寧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4+4沿黃城市文旅合作框架協議》以及文旅合作協議,進一步從制度層面推動了兩地頂層合作。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劉軍表示,蒙寧兩地共同提示了黃河在中華文明演進和中華民族融合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共同得到黃河的滋養,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兩地共同舉辦蒙寧兩區黃河流域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推進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化兩地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推動蒙寧兩地沿黃流域在黃河文化資源挖掘、生態保護、文脈傳承、客源共享、線路共連、共推共建等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協同發展的品牌,全面推動兩地文化和旅游高質量協同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賀志亮表示:內蒙古與寧夏是毗鄰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下,寧夏這一絲綢之路上的樞紐,戰略支點作用凸顯,成為中阿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內蒙古作為草原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發揮著聯通俄蒙經濟走廊重要作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將內蒙古和寧夏緊密相連,富甲一方的河套平原造就了“塞上江南”的傳奇美景和多彩的巴彥淖爾,沙坡頭、烏海湖等一批圍繞黃河開發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發祥地”的賀蘭山孕育了人類文明,水洞溝史前文化遺址、賀蘭山巖畫是考古的樂園。這些都為我們的合作提供了強大動力。下階段,我們將以此次合作會議為契機,學習借鑒寧夏在發展文化旅游方面好的經驗、好做法,與寧夏共同圍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實際,建立健全常態化合作機制,加強黃河流域史前文化、河套文化、紅色文化的研究,聯合推出一批黃河題材的舞臺藝術精品,加強文化旅游市場的聯合執法,打造一批跨區域旅游產品和線路,加大在信息共享、培訓學習等方面的交流,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內蒙古與寧夏一衣帶水,同屬沿黃流域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塞上江南”寧夏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水土資源得天獨厚,縱橫的引黃灌溉渠,片片水稻田,構成了豐富的自然美景,而給人印象至深的綠色葦叢、鷺鳥翩翩、漠漠黃沙相伴共生的沙湖、沿賀蘭山東麓的賀蘭山巖畫、西夏陵、鎮北堡影視城,構成了寧夏得天獨厚的沿黃旅游發展優勢。
內蒙古幅員遼闊,從西至東,阿拉善、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都直接浸潤了黃河的滋養。阿拉善漫漫黃沙、燦燦胡楊;烏海的金沙碧水相擁一方;巴彥淖爾河套大地物產豐饒,人文豐富;呼包鄂協同發展,聞名天下的老牛灣、以城為景的康巴什、草原鋼城包頭在古老的黃河畔交相輝映;烏蘭察布避暑之都,京張高鐵開通在即,首都“后花園”,草原云谷美名遠播……
通過召開此次“蒙寧沿黃河流域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推進會”,一方面旨在加強兩區沿黃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推動兩地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旨在加強沿黃地區文化旅游企業、市場、客源地間的交流,講好“黃河故事”,深度挖掘黃河流域文旅資源。
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以及寧夏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內蒙古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分別做了旅游推介。雙方20余家旅游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隨后,參會嘉賓觀摩了當地沿黃旅游資源,對如何推動兩地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