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貧困縣球市火爆
室內賽事一票難求
西吉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南部,六盤山西麓,總人口49.6萬人,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境內地形地貌復雜、溝壑縱橫、生態(tài)脆弱、水資源匱乏,干旱、寒潮霜凍、冰雹等異常氣候及氣象災害頻發(fā)。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扶貧的三西地區(qū)之一,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61個縣區(qū)之一。
近年來,當?shù)匾跃蜆I(yè)為抓手,通過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不斷完善產(chǎn)業(yè)基礎,逐漸擺脫了“苦瘠甲天下”的局面。與此同時,體育也在當?shù)氐玫搅搜杆俚陌l(fā)展,這其中最受群眾喜愛的就是籃球。
進入冬季,西吉縣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會組織籃球比賽,這樣的比賽延續(xù)了多年,如今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卮汗?jié)期間最熱鬧、參與度最高的活動之一。
西吉縣鄉(xiāng)鎮(zhèn)籃球比賽現(xiàn)場 (西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各鄉(xiāng)鎮(zhèn)的比賽通常在露天場地進行,場地周圍總是擠滿了前來觀賽的村民,擠不進去的村民甚至會爬上圍墻或者扒在樹上來遠遠地觀看比賽。
如今的西吉,已經(jīng)擁有了一座能夠容納3000多名觀眾的室內籃球館,每逢縣里舉辦的比賽,館內一票難求,很多村民甚至會提前幾天從各個鄉(xiāng)鎮(zhèn)趕來球館排隊買票。
籃球氛圍感染年輕一代
“小球星”6歲迷上籃球
西吉縣火爆的籃球氛圍也對年輕一代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其中就包括在當?shù)匦∶麣獾木W(wǎng)紅小球星、年僅12歲的王磊。
王磊,今年12歲,是西吉縣袁河中學的7年級學生,也是當?shù)匦∮忻麣獾男∏蛐恰4饲?,還在上小學的王磊因為幾段打籃球的視頻,在短視頻平臺上引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關注。
王磊告訴記者,受當?shù)鼗@球氛圍的影響,從6歲開始,他就對籃球產(chǎn)生了興趣。
王磊:小時候我們學校的校長,也是我們學校的體育老師,他房間有籃球,我進去就拿著拍兩下,那時候還不會打籃球,就拿著籃球在操場上玩。到后面9歲多的時候,我就愛上了籃球,我就決定要打好籃球。

王磊曾經(jīng)練球的球場(郭長江攝)
在學校球場上,剛上初一的王磊顯得比周圍的人瘦小了不少,面對的幾乎都是比他高出許多的高年級同學,不過王磊并沒有因此而感到畏懼。作為一名組織后衛(wèi),從無球跑位,到運球過人,亦或是喊隊友擋拆、防守,王磊有著比學校同齡人更扎實的技術和開闊的視野。
王磊與高年級同學一起練球(郭長江攝)
王磊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喜歡和同齡的好朋友一起組隊挑戰(zhàn)更高年級的同學。他說:“面對比我大的不要害怕,總有一天會能打過他的?!?/p>
王磊的母親冶學梅是他之前所在的西吉縣王民鄉(xiāng)王民小學的老師,上小學時,王磊一家就住在學校的教職工宿舍,母親的手機是王磊學習籃球技術和觀看籃球比賽的主要渠道。
冶學梅: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其他同學都走了,他就在學校的球場苦練。也沒有人教他,他就是看著手機里的一些訓練或者比賽的視頻,模仿那些球星的動作,不斷地練習。有時候還要拉著我們看,問我們動作是不是和視頻里的一樣。
王磊(郭長江攝)
喊話偶像姚明:
“歡迎來到寧夏西吉!”
就是這個已經(jīng)有些卡頓的手機,讓王磊學習了很多的籃球基本技術,也讓他知道了姚明這位中國籃壇的傳奇人物,這其中2009年的一場比賽給了王磊很大的觸動。
王磊:姚明在和湖人打一場比賽時,他的右膝蓋受傷了,他回到更衣室的路上,看見球隊還有希望,他忍了一下疼痛,返回幫助球隊奪得了勝利。
王磊和他的同齡人沒有看到過姚明的比賽直播,但從每一個視頻片段里,姚明所傳遞的拼搏精神卻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王磊小學時期的班主任來發(fā)平也對他身上的這股拼勁兒印象深刻,來發(fā)平回憶道:“去年冬天,有一天下了點雪,我沒有回家去,星期六早上睡了個懶覺起來,大概九點左右就發(fā)現(xiàn)他和我的侄子兩個人拿了一個掃帚,圍著操場三分線掃了一個圈。在那么冷的天,兩個人就穿了一個T恤在那打籃球。”
在采訪中,王磊也向他的偶像姚明發(fā)出邀請。
王磊:姚明叔叔你好!我是寧夏西吉縣袁河中學的一名學生,我今年7年級,叫王磊。我非常喜歡你,你為國爭光、團隊拼搏的精神感染了我們很多人,歡迎你來到我們寧夏西吉。
鞋底磨平依舊不舍得扔
目標是考個好大學
除了姚明,王磊心里的另一個“巨人”是自己的父親王亞東。王亞東是縣里的一名班車司機,讀書期間曾是籃球專項特長生,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從事與籃球有關的職業(yè)。看到自己的特長在兒子身上得到了延續(xù),作為父親的他也很欣慰。
記者:你倆會一對一的打一打嗎?
王亞東:打,我打不過他,現(xiàn)在防不了他。
王磊老家自制的籃球框(郭長江攝)
王磊說,父親是一位班車司機,平時工作辛苦,跑一次長途班車掙幾百塊錢,父親平時幾十塊錢的運動鞋穿了好幾年都舍不得換,卻省吃儉用花了400多元給他買了一雙保護性更好的籃球鞋。如今,這雙鞋的鞋底幾乎已經(jīng)磨平,但王磊仍然視若珍寶。
王磊鞋底(郭長江攝)
王亞東告訴記者,自己在學生時代也是籃球特長生,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從事與籃球有關的工作。對于孩子的愛好,作為父親也是籃球迷的他十分支持。
至今,在老家的后院里,仍然放著王磊多年前用鐵絲做的小籃筐,以及一雙雙因為打球而磨壞的球鞋。
除了籃球,王磊從小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小學期間始終保持在年級前五名。關于孩子的未來,王亞東更多的還是希望王磊能夠在學好文化課的基礎上繼續(xù)追逐自己的籃球夢想:“希望他健康成長,好好學習,走出大山?!?/p>
而談到自己的夢想,王磊也很堅定:“我的目標就是,好好學習考一個好高中,再考一個好大學。”
王磊接受總臺央廣記者采訪(郭長江攝)
全力以赴、敢于追逐夢想——王磊說,籃球教會他的,同樣適用于生活。他始終相信,無論做任何事情,“一起拼,一定贏”。這是他的籃球信條,也是西吉人的精神寫照。
奔跑是少年的天性,無論在大山深處還是田間巷口,運動總能激蕩起少年臉上的陽光,積蓄向上的能量。在一些貧困地區(qū),“奔跑”也改變著很多少年的命運。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風一樣的少年》,聚焦一個個夢想綻放的時刻,記錄“扶貧扶志”的少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