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重要會議,時機非同尋常、議題十分重大、影響極其深遠,對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會把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把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立足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重大發明創造、顛覆性技術創新關鍵在人才。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誰能搶占先機、廣納天下英才,誰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占領制高點。全會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為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強化科技創新人才支撐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做好新形勢下人才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把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奮斗中來。一要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引進培養人才,圍繞強化國家科技創新力量,聚焦基礎研究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發現一批創新思維活躍、敢闖“無人區”的青年才俊和頂尖人才,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下堅實基礎。二要以改革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健全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的激勵機制,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真正讓人才潛心研究、致力創新、發揮作用。三要以政治引領政治吸納激勵人才愛國奉獻,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強化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國情研修,引導廣大人才發自內心聽黨話、跟黨走,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行,艱苦奮斗、勇攀高峰。四要以尊重關心服務凝心聚力,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推進人才之家和人才驛站建設,讓各類人才安身、安心、安業;加強優秀專家和團隊的宣傳表彰,增強他們的榮譽感、自豪感,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