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預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疫災,打亂了全人類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之際的發展進程和一切預期。
又出乎預料,一股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給世界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由此而來的廣大人民生命、財產及各國經濟社會、生產生活之大災難大破壞,已成為上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以來,一次最劇烈的大災難大破壞。
這就叫做“變中生變,變上加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這就是我們今天面對的“大變局”。“大變局”本身意味著“大考驗”。
一是能否克服單邊主義、攜手戰勝疫災;
二是能否在攜手戰勝疫災的同時,修復全球產業鏈,重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重啟發展;
三是能否在戰勝疫災和重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排除各種干擾,并從而打開面向21世紀第三個10年以至更長時期世界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而貫穿“大變局、大考驗”的,是一項根本性的歷史要求,這就是從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算起,在全球范圍內,在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利益訴求的各個地區各個國家之間,經歷多邊和單邊、開放和封閉、合作和對抗的重大考驗,從而逐步實現“大合作”。
應當如實地說,這種“大合作”,在全球抗疫的偉大斗爭中,端倪已見。無數生動事例,表現出了全人類攜手共進戰勝疫災的強烈愿望,和進一步深化合作的重大契機。
這是在有如黑云壓城的嚴重疫情之下,所展現的全人類“大合作”的光明面。全世界一切善良的人們,發自內心地歡迎這個光明面。這是事實,但這只是一個方面的事實。
同樣應當如實地說,事情的發展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出乎世界廣大善良人們包括一切有良心的政治家思想家們的意料之外,霸權國的當權政客,為了推卸領導本國抗疫不力以致人民生命重大損失的責任及為自己拉選票的私利,在公然宣布“放棄控制疫情”的同時,“甩鍋”中國,并且進而把毫無道理的全面封堵中國作為國策,甚至狂言“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霸權國即將下臺的當權政客的“最后瘋狂”,正在惡性發作。
應當嚴肅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到今天,一個最突出的“負面變局”就在這里。
面對嚴重逆動,中國從容布局。一個最集中的表現,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應當說,這個建議,是當前國內國際條件下十四億中國人應對大變局、大考驗,推進大合作的根本性戰略抉擇。
習近平總書記還曾深刻指出:“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所謂正確的“角色觀”,就是“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和政策”。這段話講得多么好啊!
客觀而論,世界格局的演變具有二重性:有正面也有負面。同“負面變局”相對立,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發展正愈益顯著地成為當今世界“正面變局”的一個根本之點。而中國的“和平崛起”,乃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為根本動力的中華民族文明的偉大復興,而決非那種近代世界史框架內的新霸主取代舊霸主。
這也就是說,中國要以作為國際秩序和體系的維護者和改革者、完善者的站位,堅持高揚全球治理、多邊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來應對霸權主義。
總之,“大變動、大考驗、大合作”作為一項宏大命題,本身就意味著重大的歷史抉擇和歷史機遇。而在當前形勢下,對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深入反思,扎實推進在利益匯合點和利益共同體基礎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才真正應當是提到國際社會面前的歷史性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