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三次發表重要講話。這三次講話高瞻遠矚、前后貫通,把握大勢、引領未來,彰顯出巨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是指引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青班開班式上,要求領導干部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并強調指出,在各種重大斗爭中,我們要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青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從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是對年輕干部成長的關懷和指導,更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為我們指明了進行偉大斗爭、取得斗爭勝利的基本原則,也為我們提供了在斗爭實踐中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論。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加了更多變量,世界局勢風云變幻,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更加復雜。與此同時,我們正處在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緊要關頭,也是夯實開拓“十四五”新局基礎、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再出發的準備階段。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長遠、研判大勢,作出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真正雙贏,成功應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深刻變化,育先機開新局,贏得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在直面矛盾、破解難題中砥礪前行,在斗爭實踐中錘煉過硬能力,努力解決實際問題,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
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一方面,要樹立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時刻繃緊防范化解風險這根弦,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絕不打無準備之仗。另一方面,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把準政治方向,對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清醒認識,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從容應對風險挑戰。從國際方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仍在繼續,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發生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從國內方面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六穩”“六保”等工作帶來了更大壓力。來自外部和內部的諸多問題,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發展變量,直接考驗著每一個領導干部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此,我們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強化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準備好防范風險的先手,準備好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同時,更要矢志不渝堅守理想信念,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錘煉強大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不懼風險挑戰,勇于斗爭、善于斗爭,走好中國自己的路,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情。
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一方面,要有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從宏觀上對斗爭局勢做出客觀的戰略判斷。另一方面,要在科學戰略判斷的基礎上,以辯證的眼光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對具體情況作出細致的方法決斷和戰術選擇。不論是從全面、辯證、長遠看,還是從具體、務實、當前看,中國發展大勢長期向好。中國是個大國,韌性強,潛力大,回旋余地大,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已經在世界范圍內率先有效控制住疫情,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出發。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向上態勢。我們將抓住一切機會、想盡一切辦法,奮力實現黨中央明確的既定目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趨勢不會變,主基調和主題主線不會變,但應對不同領域具體問題的方式方法則需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來調整完善。環境和形勢在發展變化,采取的對策和方法也必然隨之變化。要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由實踐檢驗的科學態度,堅持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科學方法,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準確把握“變”與“不變”,緊緊扭住關鍵環節,迎難而上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
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一方面,要認識到斗爭過程的長期性和曲折性,做好苦干實干、不懈奮斗的準備,在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明確目標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斗爭實效,堅持求真務實、實踐第一的科學精神,用實效指導和激勵過程,用實踐檢驗方法和策略,在推進斗爭中不斷實現超越和發展。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變化,著眼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認識經濟形勢,把發展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要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同時,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應對當今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勇于開“頂風船”,就是順應當前形勢,準確識變、科學求變、主動應變。我們做各方面工作都要有應對變局的思想和能力,承認矛盾的客觀性、普遍性,適應社會發展、矛盾運動的內在趨勢和要求,做到臨危不亂、臨危不懼,善于轉危為機,主動作為推動事業前進躍升,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斗爭不是逞匹夫之勇。戰勝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育先機開新局,必須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系統提升這七種能力,錘煉過硬本領,實質上就是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前特別要學深悟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這部著作連同第一、二卷,集中反映了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系、發展脈絡、主要內容,是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權威、最系統、最鮮活的原著原典。要通過認真學習,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努力使主觀思維與客觀變化相適應,在斗爭實踐中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知行相資以為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效,創造經得起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不負大有可為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