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灣田園好風景
馬建鄉龐灣村,曾是有名的落后村。轉變開始于2019年,這年4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高士平被派駐龐灣村擔任第一書記。他帶領村委會班子成員和兩名駐村工作隊員走組串戶把整個龐灣村“翻了個底朝天”,核對戶口信息,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經過調查摸底發現,當時的龐灣村只有一名支書、一名婦聯主席,曾是二星級的村黨組織面臨被降成零星級。群眾因為原村干部辦事不公,對村“兩委”意見較大,群體上訪、越級上訪時有發生。有的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足。
高士平對“四查四補”建立了詳細臺賬
高士平和村干部一商量,決定從抓村“兩委”干部作風入手,健全完善村級黨組織。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4名年富力強、辦事公道、致富有方、熱心勤快的黨員和群眾被納入村“兩委”班子候選人。補選了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婦聯主席,配齊了村會計,新的村“兩委”班子成立。
新班子有了,高士平創新開設“廉情診所”,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員詳細記錄來訪群眾反映的問題,經村委會核實研究后答復。村民有事找村干部解決,不再越級上訪。
在今年的“四查四補”中,高士平主張一把尺子拉到底,按照一個標準,帶領村“兩委”班子逐戶摸排。隨后,將全村常住戶155戶686人進行網格化管理,按照建檔立卡戶和非建檔立卡戶(邊緣戶)區分。網格長由村第一書記擔任,5名村干部為網格員,逐戶核對記錄家庭基本信息,包括生產資料、生活條件、收入情況、返貧(致貧)風險等級等信息,并分門別類建立了“四查四補”、單雙老戶、人戶分離基本情況信息采集等大數據臺賬。網格長和網格員每人負責建檔立卡戶8戶至10戶,負責非建檔立卡戶5戶至10戶。
馬建鄉白虎村徐振凱家拆舊建新
村民馬萬錄以前是老上訪戶,曾經的他,最關心的是村里來了哪位領導,怎樣才能向領導反映村里的情況。高士平多次來到馬萬錄家,主動幫助他解決困難、講解惠民政策,鼓勵他發展養殖致富。逐漸轉變觀念的馬萬錄不再想著上訪,一心一意發展養殖,牛存欄從一兩頭增加到十幾頭。有了積蓄,馬萬錄和妻子一商量,以3萬元購入一臺大型粉碎機。此后,馬萬錄負責養殖,妻子負責加工飼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高士平介紹,網格化管理就是為村民“私人訂制”幫扶計劃,并按月跟進幫扶效果。前期工作雖繁雜,但讓后期工作更精準。比如通過梳理后,有6戶村民定為單雙老戶,需要解決老人身邊無人照顧,收入不高的問題。78歲的李松壽就是其中之一。制定幫扶計劃后,高士平勸說李松壽的兒子李鵬返鄉。李鵬被安排在村里當保潔員,一年收入一萬元。李松壽老兩口也有了低保,每月能領到480元低保金。李鵬申請了貸款,準備安心在家贍養老人、發展養殖。
馬建鄉白虎村馬建仁養牛有方
龐灣村通過實施“網格化”幫扶,扶貧政策的知曉率、群眾的滿意度大幅提升,同時進一步理清了責任清單,增進了干群感情,提高了工作成效。2019年,全村建檔立卡戶共有87戶392人。截至目前,脫貧81戶382人,未脫貧6戶10人,貧困發生率從37%下降到0.69%,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9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