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我認為,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重視教材改革,實施科學有效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要從小抓起。讓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成為國民教育的必修課已成為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此,應盡快推動教材編寫工作。要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來設置內容,尊重各民族的自我認同,增強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和中華民族的一體性認同。既不能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搞成抹殺各民族存在的“同化”教育,也不能搞成唯我獨尊的民族自大教育。教材應該注重基本原則的把握,同時也應該注重不同年齡和不同學校的差別,注重知識的遞進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堅決防止“ 一刀切” 和形式主義。
二是創新宣教方式,在全社會開展有針對性的民族政策宣傳,就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解讀,消除誤解、增進共識。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民族理論和方針政策是正確的,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國民族關系總體是和諧的。同時,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的民族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具體的政策舉措和實現形式也要與時俱進,加以發展完善。這兩層道理都應該講清楚,讓人們充分理解,同時宣傳也應該因地制宜。在民族地區,要側重政策原則實現形式和發展完善的宣傳;在非民族地區,應側重政策內容的普及和必要性宣傳。就形式上說,包括民族團結在內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應更加注重受眾心理和宣傳效果,僵化、單調的宣傳教育方式很難“入腦入心”。
三是加強理論研究,引導正確的學術研究方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參與到民族問題的討論中,但一些研究脫離實際、脫離國情,對我們正確認識和解決當下的民族問題并沒有產生積極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加強民族研究方向的引導,使研究者了解民族研究的特殊性,重視學術成果產生的社會影響,有一種自覺的責任意識。不論是現實問題研究還是歷史研究,都要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標準,所有的選題和成果都要以此來規約和衡量。當前,西方民粹主義、種族主義和反全球化的理論傾向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對這些思潮做出及時研究和理論應對,應當是民族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