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剛展示剛剛采收的紅蔥
“當時紅蔥行情不好,價格上不去,再加上有客戶提出要蔥種,我們就想著與其賤賣,不如留成試驗基地,到時候作為蔥種賣出去也是不錯的選擇。”西吉縣火石寨鄉(xiāng)石洼村村支書馬剛想不到,隨后來勢兇猛的疫情,讓紅蔥的銷路更加困難。
5月29日一大早,記者在石洼村看到,水庫旁的空地上鋪滿了紅蔥。“再過幾天,地里沒有收的紅蔥又會結籽長芽,只能及時采收,收回來賣不出去又會壞掉。”馬剛犯了愁。
賣不出去的紅蔥只能攤開在空地上晾曬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村民不能外出務工,便在家種地。種紅蔥的地有些是流轉過來的,開春之后,村民想把地收回去種馬鈴薯。”農(nóng)時耽誤不得,紅蔥又一時賣不出去,無奈之下,馬剛只得把300多畝蔥用旋耕機直接旋進地里做了肥料。“剩下的幾百畝讓村民自主挖回家一部分,按一塊多一公斤的價格又賣掉了一部分,如今還剩400余畝在地里放著。”
石洼村因地形、土壤、氣候等條件,種植的紅蔥莖壯味濃、品質上乘。2018年,為了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帶領村民增收脫貧,石洼村流轉整合土地800多畝,由村里的合作社組織統(tǒng)一運營管理,建檔立卡戶以務工的方式參與種植過程。
大片晾曬的紅蔥
如今,看著地里大片的紅蔥,馬剛不禁嘆氣。“不挖,扔在地里可惜,還耽誤種別的農(nóng)作物。挖了,又沒有銷路,只能攤在空地里晾著,晾干了留著當蔥種,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馬剛算了一筆賬,人工費、農(nóng)機費、土地承包費,再加上蔥栽子、化肥、農(nóng)藥等,算起來每畝成本近1000元。“種的太多了,實在是賠不起。”
曬干的紅蔥經(jīng)過處理留作蔥種
雖然紅蔥銷售困難重重,但是為了保證建檔立卡戶的利益,馬剛自己貸款30多萬元給村民支付了土地流轉費用和栽蔥、收蔥時的務工工資。“銷售難,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發(fā)朋友圈求助,聯(lián)系本地商超和飯店,好多餐飲企業(yè)現(xiàn)在才逐步營業(yè),需求量太小,幾捆蔥就夠吃一周,所以現(xiàn)在紅蔥銷售的比較慢。往外地銷,我們既沒有銷路,也擔心距離遠了,紅蔥在運輸途中變壞。”西吉縣扶貧辦駐石洼村工作隊隊員楊正武說。
由于沒有銷路,地里大片未采收的紅蔥
為幫助石洼村銷售紅蔥,駐村工作隊求助媒體,“只要有人買,只要價格合適,我們送貨上門都可以,不能白白糟蹋這么好的蔥。”楊正武表示。
目前,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正通過聯(lián)系電商平臺、商場等采購單位加強產(chǎn)銷對接,為滯銷紅蔥尋找銷路,渡過難關。如果有需要大量采購紅蔥的,請聯(lián)系:火石寨鄉(xiāng)石洼村村支書馬剛 13995044483 火石寨鄉(xiāng)石洼村駐村扶貧隊楊正武 1815255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