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機械化收割
馬鈴薯機械化種植
青貯玉米機械化收獲
機械化覆膜種植
機械深耕深翻
農作物秸稈打捆
“宜機化”高標準農田
2022年1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西吉縣榜上有名。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吉縣認真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和“十四五”規劃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有關部署、《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有關要求,堅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以設施和裝備升級為重點,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進程,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作業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生產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發展階段。
主要農作物機械化作業水平穩步提升
西吉縣202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01.93萬畝,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102.5萬畝,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播種面積分別為10.1萬畝、38.9萬畝、53.5萬畝。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主要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83.39%,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到63.5%,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達到61%,谷物產地烘干機械化水平達到45.4%。全縣農機總動力達62.45萬千瓦,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2%。
農田“宜機化”程度具備全程機械化條件
西吉縣現有耕地面積210.08萬畝,其中水澆地12.95萬畝、旱地197.1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175.56萬畝,旱地占總耕地的93.8%,且大都屬中低產田。西吉縣累計投入資金12.52億元,建成“宜機化”高標準農田85.8萬畝,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縣建成“宜機化”高標準農田達13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的建設,大幅提升了農田機械化作業水平,為西吉縣主要農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技術支撐強勁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持續提升農機裝備水平。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的不斷增加、農民對新型農機具生產性能需求的不斷提高,西吉縣農業農村局積極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滿足廣大農戶用機需求。2019至2021年度,累計爭取國家補貼資金7174萬元,撬動社會資金2.5億元,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機具達到12607臺(套)。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扶持,截至2021年底,西吉縣農機總動力達到57.4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達到20824臺,配套農機具達到29153臺(套),拖拉機配套農具比達1:1.4。
農機化項目持續提升農機作業水平。西吉縣高度重視農機化項目的應用與推廣,重點在玉米、馬鈴薯種植等方面全面推廣高效節能、綠色環保、智能高端的名特優和復式農機化新機具。近三年,累計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機械化覆膜203.67萬畝、農機深松整地項目1.125萬畝、農機化示范園區建設2個、農作物秸稈機械化打捆綜合利用作業面積19.2萬畝,完成作物秸稈打捆52.5萬噸、農業生產托管面積10.8225萬畝、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3533臺(輛)、駕駛員培訓6280人。全縣納入牌證管理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20532臺,入戶率98.6%;在冊駕駛員18212人,持證率88.7%。
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持續加快農機全程機械化進程。西吉縣通過強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項目投入力度,規范行業服務體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扶持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引領、農機用戶積極參與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作業服務從以前簡單的耕、種、收產中環節向當前的覆膜、施肥、殘膜回收等產前、產后延伸;由以前的大田生產向設施農業、畜牧水產養殖等多行業領域縱深拓展;農機服務面從集中連片向縱深分散、跨區作業延伸,社會化服務面積不斷擴大。全縣以新型農機作業公司為龍頭,農機服務組織為骨干,農機用戶為生力軍的農機服務網絡體系已逐步形成。截至2022年底,西吉縣已累計扶持發展農機化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組織43家(農機作業公司29家),農機作業服務專業戶7674家。2021年,農機作業服務面積達到110.76萬畝。
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日趨完善。西吉縣緊緊圍繞主要農作物結構布局和特色優勢產業分布,以玉米、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區建設為突破口,引進新技術、新機具,通過示范和推廣,不斷完善和創新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模式,研究制定符合本縣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以主要農作物耕整地、種植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為重點,組裝配套相應的機械化技術、作業模式,使農機農藝有效結合,探尋和總結出玉米覆膜精量播種、馬鈴薯壟作、膜上覆土等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模式。形成了適合全縣大面積推廣的包括工藝流程、機具配套方案等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先后參與自治區玉米、馬鈴薯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的制定。2022年,依托轄區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新建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區1個。通過配套關鍵技術模式,園區示范推廣全程機械化技術較傳統技術減少生產投入10%至15%,畝均節約成本100至150元,畝均增產150元左右,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創建目標順利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近年來,西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工作,將示范縣創建工作列為全年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成立示范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農業產業扶持項目實施小組,制定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及各類農業產業扶持項目實施方案,為示范縣創建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
強化培訓宣傳。為加快推進全縣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工作,以農機服務組織和示范園區建設為依托,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演示宣傳培訓。對農機服務組織、機手重點培訓,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現場技術指導等多種方式,強化對農機大戶、種植大戶和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確保技術準確到位,為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提供技術保障和良好的環境。通過強化培訓和農業新技術、新裝備現場培訓演示作業,達到了“以點帶面”的示范帶動作用,調動農戶自覺應用農機化技術的積極性。
優化隊伍建設。強化縣鄉農機推廣機構公共服務主體建設,依托西吉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專業技術力量,建立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到位的農機化推廣隊伍。全縣19個鄉鎮均設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配備專人協助做好轄區內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機檢審驗等工作,形成了健全的縣鄉兩級農機管理、推廣、監理隊伍。充分發揮基層農技人員作用,將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做好檢查、督促和考核工作,把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機人員的人力、物力、智力集中調動起來,通過優勢整合,加快農機推廣向村隊和農戶延伸。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將農機推廣人員的考評結果作為績效工資兌現、職務職稱晉升和聘任、崗位調整、技術指導員補助、知識更新培訓和評先評優的主要依據,充分發揮考核的積累導向作用,確保推廣工作落到實處。開展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練兵、職業技能“大比武”和知識競賽等活動,提高農機推廣人員整體素質,增強團隊意識和凝聚力,樹立了農機隊伍的良好形象。
今后,西吉縣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區市縣關于農機化發展的各項部署,高效統籌農機化裝備水平,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優化,持續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加大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力度,持續推動全縣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