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涼蔬菜是寧夏特色產業。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冷涼蔬菜主產區走訪發現,在六盤山深處的火集村,不少散戶菜農年戶均收入約8萬元,比有的大戶還能賺錢。這是怎么回事?
統一服務,分戶單干
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鎮火集村過去也種菜,但效益不高。2021年春,火集村黨支部成立合作社,與124戶農戶簽訂合同,先將土地統一流轉到合作社,愿意種的仍種自己的承包地,不愿意種的可由合作社轉包給本村想種地的農戶。
火彥紅查看芹菜出苗情況
“但種什么、怎么種,必須聽村集體統一安排?!被鸺妩h支部書記火彥紅說,村集體統一規劃種植片區,統一采購,派專人指導田間管理。對于最關鍵的銷售環節,火集村合作社吸納本村和周邊村11個蔬菜銷售代辦,搜集市場信息,統一對接客商需求并分配給農戶。每賣1斤菜,銷售代辦收客商5分錢“代辦費”,剩下的錢全歸農戶。
火集村將這種模式稱為“聯產單干”,村集體像“大腦”一樣指揮調度,農戶只管種好菜,等待裝車收錢即可。
農戶享受“聯產”的規模效益,土地生產成本降低了。按西吉縣政策,配套高效節水灌溉的500畝以上標準化蔬菜基地還可獲一定補貼,火集村合作社將20%留作壯大村集體經濟,80%直接補貼農民用于購買生產物資,進一步減少農民投入。
同時,農戶“單干”更靈活,菜地看似是一大片,實則可調控各小片蔬菜成熟進度和上市時間,比起企業集中流轉土地“一片種一片成”,更能在市場上“見縫插針”搶占機遇。
“1畝地收益是流轉費的40倍”
這種由黨支部帶領農民“聯產單干”的模式,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雙贏”,也解決土地撂荒等突出問題。
——拓展農民增收空間。過去村民“單打獨斗”種地不掙錢,把地流轉給企業農民增收空間不大,而“聯產單干”可以讓農民從土地中持續獲得產業增值。
火彥紅給半月談記者算了筆賬,當地1畝地流轉費600元,打工平均每月2000到3000元,過去全村戶均收入不足3.5萬元。2021年“聯產單干”后,最初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僅靠種菜一項就戶均收入近10萬元?!爱斈昵鄄诵星樽詈茫?畝地純收入2.4萬元,是1畝土地流轉費的40倍!”
——盤活閑置土地資源?;鸺逵?0畝“邊角地”沒收益,此前撂荒了。火集村通過引水上山將旱地變成水澆地,又把部分坡地推平,承包給愿意種地的村民耕種,使撂荒土地得到復墾利用,提高了土地產值。
——激發農民種地積極性。有的企業因經營不善等拖欠農民流轉費,甚至存在“跑路”的現象,“聯產單干”模式中,村集體與農戶風險共擔,雙方都要保質保量種好菜,才能賣個好價錢,既激發了農民積極性,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辦事能力。
育好“領頭雁”,攜手共致富
推廣“聯產單干”,以下關鍵環節需要打通。
選育好村黨組織“領頭雁”?!奥摦a單干”的成功與村黨組織帶頭人關系密切,火集村、保林村的黨支部書記都是種菜能人,懂技術也懂市場,村民愿意跟著干,也能避免一定風險。
處理好干群關系“矛盾點”?!奥摦a單干”推廣之初遇到不少阻力,如火集村有村民已種下其他作物,不愿刨苗種菜,為說服村民,合作社具體問題具體解決,與這幾戶簽訂了保價協議。
補齊基礎設施“最短板”?;饛┘t等基層干部建議,縣鎮兩級政府以產業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大的村子為圓心,從更大范圍、更高層面謀劃,完善冷庫、交易中心等基礎設施,延長上下游產業鏈,讓“聯產單干”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