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獻西吉的人座談會在寧夏銀川市召開。此次座談會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與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獻西吉的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共憶奮斗歷程、共話西吉巨變、共繪西吉未來,讓更多優秀人才來到西吉、回到西吉、留在西吉、建設西吉。
近年來,西吉縣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區市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獻西吉的人的團結拼搏和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無私幫助下,以戰天斗地的精神、感天動地的奮斗,推動西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過上了歡天喜地的生活,一個更加充滿自信、更加充滿希望、更加充滿生機活力的西吉日益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首個“文學之鄉”“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西芹之鄉”享譽全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等一批國字號殊榮熠熠生輝,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西吉好東西、西吉好吃頭、西吉好風光精彩紛呈,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西北賽區大區賽全網總瀏覽量超10億次,姚明、巴特爾、朱芳雨等籃球名將打卡國際籃球博覽會西吉展廳成為全網熱搜,“西部福地·吉祥如意”文旅品牌叫響全國。
西吉縣全縣上下黨政同心、干群同向、內外同頻,緊扣“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具體目標,堅定不移抓產業項目促發展、抓城鄉整治促提升、抓紀律作風促落實,堅持“要想富先修路、要增產抓農田、要效益興水利、要跨越強工業”工作舉措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趕超爭一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地區生產總值從2019年底的71.13億元躍升至2023年底的93.57億元,年均增長5.2%;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8%、6.3%、9.8%。全縣11項主要經濟指標由2021年7項固原市墊底到2022年、2023連續兩年7項位居全區前十,西吉縣經濟提速,綜合實力后勁足,讓西吉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目標愿望更進一步。
西吉縣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糧食安全“兩條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速連續兩年位居全區前列,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實現“雙提升”,“兩個高于”目標穩定實現。統籌推進農村房屋、供水、用電、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0.55萬畝,發展高效節水農業13.66萬畝,“互聯網+人飲”綜合應用、農村危房危窯“即增即改、動態清零”和千兆光纖網絡行政村全覆蓋,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改造衛生戶廁9847座,行政村全域保潔機制全部建成。大力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持續推動移風易俗,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鄉村振興觀察點”落地西吉。
西吉縣瞄定建設“農業強縣”目標,按照“肉牛大縣、馬鈴薯之鄉、冷涼蔬菜基地、優質雜糧產區”的發展定位,全產業鏈布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肉牛飼養量達55萬頭,種植馬鈴薯60萬畝,冷涼蔬菜15萬畝、雜糧(油料)38.9萬畝,“西吉芹菜”“西吉馬鈴薯”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成功申報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西吉首個牛羊肉精深加工全產業鏈項目建成投產,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福壽康寧、福農薯業、金曜塑業3家企業產值歷史性突破億元大關,規上工業增加值兩位數增長,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工業經濟邁出新步伐。多家“西吉好東西”銷售門店落戶北京、上海等城市,“西”字號農產品出村進城、走出寧夏、走向全國。
西吉縣依托紅色資源、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享譽全國,“單家集夜話”紅色佳話載入史冊,七彩丹霞火石寨被譽為“中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黨家岔震湖宛若蒼天一滴淚,全國最美鄉村龍王壩是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創排大型情景歌舞劇《會師將臺堡》,創作發行《西吉等你來》等原創歌曲12首,進一步講好西吉故事、傳遞西吉聲音。還有郭文斌、馬金蓮等多名作家榮獲“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文壇重量級獎項,西吉刺繡抱枕登上國產C919大飛機,更有春官詞、磚雕、木雕等非遺好物盡顯千古遺韻,訴說社會變遷。承辦了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西北賽區大區賽等“國字號”賽事,全網總瀏覽量超10億次。組建成立西吉縣國有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火石寨4A級旅游景區經營權重新回到西吉人民手中,全年接待游客576.3萬人次、旅游收入8398.9萬元,“西部福地·吉祥如意”文旅品牌深入人心,成功創建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區,被評為全國避暑旅游目的地。
西吉縣高質量編制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事求是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9.88萬畝、城鎮開發邊界3.07萬畝、生態保護紅線116.89萬畝,發展空間大幅拓展。持續夯基礎補短板、增顏值提氣質,新(改)建公路2071公里,固西、西會高速、G566、S103等干線公路建成通車,“五縱四橫”公路網絡內聯外暢,群眾從“走得了”到“想走就走隨時出發”。水利設施惠及萬家,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成通水,農村自來水供水保證率95%,飲水難、喝苦咸水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城鄉建設協調發展,建成美麗小城鎮14個,美麗村莊44個,持續整治危舊房屋,拆除私搭亂建13.7萬平方米,新(改)建公園廣場6個,改造升級城市道路10條,新建商住小區11個,建成區面積達到11.2平方公里,新增綠化面積17.2萬平方米,亮化23.3萬平方米,城區白天干凈整潔、晚上燈火通明,成功創建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縣城。
西吉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月亮山水源涵養林、小流域綜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等重點生態綠化工程,森林覆蓋率明顯提高,成功創建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持續擴大“四塵同治”“五水共治”“六廢聯治”成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揚塵治理措施全面落實,大氣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3%以上,污水處理設施達標擴能,葫蘆河國控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雙碳”工作穩步推進,能耗強度控制在合理區間,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穩定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好風景”和“綠經濟”比翼齊飛,高質量發展的路越走越寬、越行越暢。
西吉縣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合90%以上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新(改擴)建七中、六小、六幼等學校294所,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達40.7%,“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民生實事獲評“2023全國民生示范工程”。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掛牌成立西吉縣醫療健康總院、縣疾病預防控制局,建成縣鄉村三級醫共體信息平臺,縣域內就診率達93.16%。創業就業有力有效,每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萬人以上,城鄉居民醫保、養老、低保、特困供養等保障標準持續提升,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穩定,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每年承諾辦理一批民生實事,“真金白銀”的投入讓群眾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民生期盼的愿景變成了幸福實景。
當前,西吉正在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處處展現著活力、處處充滿著機遇。西吉縣期盼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獻西吉的人既要擺脫落后的家鄉,更要幫助家鄉擺脫落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西吉發展牽線搭橋、獻計獻策,為推動西吉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要當好西吉的“形象大使”,積極宣傳推介西吉,為西吉發展搖旗吶喊、擂鼓助威,持續擴大西吉對外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