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的娃娃都很爭氣,一下子出了4個大學生。”說起西吉縣興平鄉馬溝村村民王忠良一家,村里人都豎起大拇指,眼里滿是羨慕。如今,馬溝村有很多和王忠良一樣重視教育的人,全村今年考上了20個大學生。
走進王忠良家中,墻上貼滿了獎狀。此前,王忠良家里有3個孩子分別考上了長安大學和寧夏大學。今年,家里排行老四的王生福又以590分的成績考上重慶大學。王忠良家以養牛、種地為生,但夫妻倆從未想過中斷孩子的求學路。王忠良說讀書曾是自己夢寐以求的事,“小時候身邊人都說我腦子靈,有些知識老師只說一遍我就能記住。”他回憶道。由于父母不重視教育,王忠良上二年級時,便早早輟學回家務農。沒能繼續上學,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書讀得少,在社會上的選擇機會也就變少了,不能干自己喜歡的工作。”王忠良說,教育是改變落后現狀最有效的途徑,如今國家助學金、各種助學貸款越來越多,在政策的幫助下,大女兒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教師,收入穩定,這就是教育擺脫貧困最實在的例子。
“以前,不少孩子讀到初中或高中就輟學了,大家都說讀書沒用,不如早點出去打工賺錢。”馬溝村黨支部書記劉景源說,現在的村民越來越重視教育,供養孩子讀書的想法越來越強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大學,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也不用再去打工賣苦力。
馬溝村小學成立于20世紀60年代,一直堅持辦校至今,以滿足全村適齡兒童的求學需要。“這兩年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教育。今年村里考上的20個大學生中有不少就是從馬溝村小學出去的。”馬溝村小學校長劉建斌說。8年前,劉建斌到馬溝村小學任教,他經常會遇到家長因為農活多不來開家長會,甚至孩子不來上學的情況。鑒于此,學校不斷加強對家長的引導教育,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在老師和孩子的努力下,更多學生走向更高質量的中學,最終走向理想中的大學。看著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上更好的生活,村民對孩子學習也越來越上心,更加重視教育,再也沒有發生過因干農活而忽視教育的情況。目前,馬溝村小學有教師6名,學生50多名,劉建斌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專業教師來到馬溝村,幫助更多學生走出大山,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