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寧夏,各取一字“甘”和“寧”,都寓意美好幸福,字里字面,都該相親相近。
從銀川乘高鐵,3個多小時即可抵蘭州,從地圖上的山水相連到現代快捷交通重塑的咫尺相依,朝辭、午達、暮歸,“甘”和“寧”可以在同一天里圍坐同一張桌,喝早茶、吃牛肉面、擼串賞景,干很多一起想干的事、能干的事、必須干的事!
一日小美好中,蘊藏著可觸可及的大夢想。
從千年前古絲綢之路的悠悠駝鈴到新時代共促西部大開發、共融“一帶一路”、共護黃河母親河安瀾健康,同一個戰略引領、共同的使命擔當、同向的奮斗目標,“甘”和“寧”在特殊的緣分中越走越近。
在兩省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肅、寧夏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節點,在全區上下聚力打好打贏“百日攻堅戰”的沖刺關頭,11月9日至10日,自治區黨委書記李邑飛,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張雨浦率寧夏黨政代表團赴甘肅學習考察,到兄弟家做客交心,賡續友誼,共商合作,共謀發展。
這是繼2015年之后,兩省區之間的首次“親密接觸”。相隔十年的再次登門,自治區黨委、政府看得極重,啟程之前做了大量功課,前期對接到活動安排、戰略合作謀劃,多次溝通、反復會商、精心準備,但從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到代表團每一位成員,簡單充實的“行囊”里,最重的行李是一顆誠意滿滿的心。
一天半時間里,自治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8名省級領導和17個廳局、5市主要負責同志,在蘭州考察學習6個點位,召開兩省區座談會,簽署合作協議,除了采摘期望值拉滿的創新經驗、先進做法、理念啟示、合作舉措,最為珍貴的收獲仍然是一顆誠意滿滿的心——
學習考察期間,從社區到園區,從科研院所到企業,從解說展示到答疑解惑,從座談會到簽訂協議,代表團所到之處誠意縈懷,高精尖企業毫無保留地拿出當家花旦、看家本領、鎮店之寶,兩省區打開心扉、暢所欲言,深切表達合作意愿、深入謀劃合作事項、深度碰撞思想認識,達成多方面合作共識,形成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成果,兩省區從地緣相近走向發展共融的全新征程,收獲超預期、情感超預期、期望超預期。
走過曾經的路,走好當下的路,共赴未來的路,“甘”+“寧”攜手為“家”作出“加”貢獻,這是兄弟間“心有靈犀”的生動注解,也是甘寧攜手向未來的堅實基礎。
共護母親河,“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
都是黃河母親的兒女,都是祖國西部的孩子,總書記的心里始終裝著甘肅和寧夏,今年分別到兩省區考察,擘畫藍圖、殷殷謀之。
寧夏黨政代表團甘肅之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沿著總書記考察甘肅的足跡,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
來到蘭州棗林西社區和社區旁的劉家堡派出所,代表團成員詳細了解“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架構、組織搭建、運行模式和“1234警調對接”工作機制,感受小網格賦能社區大治理的強勁能量,通過他山之石探尋構建完善社會工作體系、提高基層治理水平的“密碼”和路徑。
“日頭總是不歇地走,走過了家走過了蘭州,月亮照在鐵橋上,我就對著黃河唱……”
黃河在甘寧兩省區百姓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母親般的情愫;奔騰不息的黃河,在總書記心里,亦是舉足輕重。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30多次到黃河流域各省區考察,黨的二十大至今總書記接連9次召開區域發展方面的座談會,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持續向縱深推進。
戰略指引共潮生,萬里山河起宏圖。
新時代新征程,國家的江河戰略融匯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篇章,甘肅和寧夏,受益于此,亦“命”系于此!
總書記“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代表團成員登上百年中山橋,看黃河奔騰前行、水鳥嬉戲其間、兩岸商鋪林立,既嘆黃河磅礴,也嘆人河相親,更為兩者相融帶來的煙火盛景贊嘆不已,這愜意、安寧與繁華,處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哲思啟示。
“平均每天有兩萬人來中山橋打卡,外地人居多”;
“黃河泥沙含量2013年到2018年是2836萬方,現在是1502萬方,2023年下半年達到I級A排放標準,我們確保一河清水入寧夏”;
“每到夏天,河面上有鴛鴦、野鴨等水鳥60多種”……
看甘肅在黃河治理保護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反觀寧夏實踐,大家紛紛感嘆:“本以為我們做得夠好了,以甘肅為鏡,還有很多短板要補!”
從社區治理到黃河保護,代表團認真學習甘肅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心領悟總書記“民生為大、民生為要”的深厚為民情懷,深切體悟總書記“讓母親河永續惠澤子孫后代”的強烈歷史擔當,深刻感受到總書記給予西部地區的特殊關心關懷。大家一致表示,甘肅和寧夏同為西部省份,總書記考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對寧夏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兩省區今天的一切發展成就都是總書記帶領我們干出來的,只要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就一定能將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實景。
看甘肅“芯”堅定寧夏“行”,星辰大海在近鄰
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寧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此次學習考察,代表團看得最多得便是科技創新龍頭企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一〇研究所航天高新產業園研制的一系列高精尖產品成為大國重器的關鍵核心部件,西脈記憶合金公司生產的生物可吸收醫用器械顛覆傳統手術觀念,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重離子治療癌癥、輻照誘變育種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每到一個企業,代表團成員如饑似渴地了解技術迭代、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突破、產品更新,近距離感受解放思想帶來的強大活力、科技創新奔涌的澎湃動力。
在西脈公司,代表團一行參觀形狀記憶合金內固定植入器械、人工機械心臟瓣膜、新型功能性涂層導絲、超潤滑親水涂層導尿管等產品展示,詳細了解產品應用、產業規劃、發展方向、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生產運營等情況。在這里板材可以“和面”,科技之“剛”賦能金屬之“柔”,將創新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
“以前,醫生用鋼絲或鐵板通過手術固定人體骨骼,且不說手術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內鋼鐵材料本身就會對患者造成不小的二次傷害,記憶合金能記住不同溫度下的不同形狀,打造的內固定植入器械可以在低溫變形狀態下植入人體,再在人體體溫下自動恢復至變形前形狀,手術方便易操作”;
“這是醫用可降解材料,代替鋼板植入人體兩年后被吸收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病患無需二次手術”;
“重離子在加速器的賦能下,就如同精準的手術刀,能夠直擊病灶,釋放出巨大能量,將癌細胞一舉殲滅”……
一路走來,一個個執創新利劍馳騁國際市場、于高峰之上再攀高峰的科技成果、企業抱負、發展愿景令人肅然起敬,為之驕傲、由衷點贊。
代表團成員認為,甘肅是我國西部的老工業基地,曾經誕生了工業領域的諸多“共和國長子”,如今實地看到甘肅工業發展既有體量質量、更有創新的能量智慧,感觸最深的是“西部也有高科技”,深入了解甘肅“芯”,更加堅定了寧夏“一定行”的信心。
看甘肅成長,代表團成員被思想的力量、實踐的偉力、創新的魅力深深震撼,眼前發展的日新月異、創新的繁花似錦落在眼底心底,仿佛石子投湖,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油然而生、隨之蕩開。
通過學習考察、思想碰撞,代表團成員拓展了思維,開闊了眼界,收獲了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理念、經驗舉措。大家一致表示,在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今天,不改革、不創新沒有出路,改革遲滯、創新緩慢一樣沒有出路,必須解放思想、打開腦洞,加快培育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未來之路,兄弟攜手才會越走越寬廣
當前,甘寧兩省區都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共同面臨國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
座談會上,兩省區圍繞貫徹落實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及考察兩省區重要講話精神進行深入交流,對攜手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合作達成高度共識,簽訂兩省區《深化合作框架協議》,考察期間自治區政府還與蘭州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讓寧夏代表團倍感溫暖與鼓舞的是,甘肅站位大局全局、敞開胸懷將寧夏放進自己的未來布局,不僅從大戰略上深度謀劃推進與寧夏的合作,更從特色產業共建、區域開放開發、生態保護治理、人文交流往來等方面列出多個細項,說的都是寧夏人心坎里的話、做的都是兩省區夢寐以求的事。
收獲滿滿、信心滿滿,接下來就是把談好的合作、簽訂的項目一個個落到實處,踏踏實實干好每一件事,以實干把地緣、血緣、親緣轉化為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務實舉措,為兩省區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兩省區人民增福祉。
以真誠回應真誠,11月10日返銀當晚,自治區黨委連夜起草任務落實清單;12日召開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會議,通報黨政代表團赴甘肅學習考察情況,就協議事項作出具體安排,要求全方位推進,無縫銜接、跟蹤落實。
我們深信,此次甘寧之間的有力“握手”,必將在現代化新征程上攜手走出一條西部地區跨省域合作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