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武君是自治區文聯派駐西吉縣新營鄉大窯灘村的第一書記。自駐村以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與村“兩委”齊心協力,為村民謀福利,為全村謀發展,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普遍好評,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親戚書記”。
作為一名80后干部,馬武君2021年響應號召,成為鄉村振興第一批駐村干部。剛來到大窯灘村的馬武君,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全新的工作,作為駐村書記的馬武君把“了解”和“融入”作為首要任務。通過與村“兩委”班子成員集體學習、談心談話等方式加強交流,強化班子成員間“互相搭臺共唱戲”的“一盤棋”思想。經過集思廣益、深入探討,研究制定符合村級實際的發展規劃,明確發展路徑。深入開展黨員創先爭優活動,在工作中,通過黨員帶群眾、少數帶多數等方式,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
在馬武君的帶動和影響下,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大窯灘村各項工作均有了明顯提升。村黨支部從原二星升至三星級黨支部,并被全鄉評為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村“兩委”班子干事創業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四月份,馬武君積極向派駐單位申請資金,為大窯灘村建設了文化廣場。很多村民自發前來幫忙,有送飯送水的、有和水泥的、也有幫忙搬東西的……當時的情景讓馬武君感慨萬分。
馬武君清晰地認識到,村子雖然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但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全面鄉村振興的路還很長,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于是馬武君便從生產、生活和思想上加大對村民的引導幫扶力度,開展針對性幫扶,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化解矛盾。
村民劉宏強因為常年需要照顧家中老幼無法外出務工,家庭收入偏低。馬武君通過走訪了解到劉宏強為人樸實,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高,但苦于沒有養牛技術。沒有任何養殖業經驗的第一書記馬武君通過上網查詢、翻閱資料、向養牛專家打電話請教,把養牛的知識匯總到筆記本上,一次次上門傳授給劉宏強。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宏強家的牛存欄越來越多。像劉宏強這樣發展養牛的村民在大窯灘村也不斷增加,于是馬武君又通過向派駐單位匯報,先后兩次籌措資金向全村肉牛養殖戶提供培訓并贈送易食舔磚和濃縮飼料。
在馬武君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順利完成國家、自治區評估工作;完成近20萬字的《文聯年度駐村工作匯編》。通過區文聯的支持、個人專項投入和社會機構捐助等方式,落實項目投入45.5萬元,完成產業發展、道路硬化、惠民演出等13項幫扶措施,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
馬武君利用閑暇時間,充分發揮專業畫家的獨特優勢,為村里創作了大型壁畫《新時代 新家園》、浮雕《月亮山下》、農村題材連環畫《鄉村振興生活記》,并為村部留下近150平米的墻繪。如今靚麗的大窯灘村部已然成為全鄉知名的網紅打卡地。
兩年的駐村,讓馬武君與全村群眾產生了深厚的情誼。在馬武君看來,在大窯灘村的這片土地上,群眾勤勞質樸,充滿溫度。這里的風土人情、一草一木,都與自己產生了無法割舍的情愫。雖然自己駐村期將滿,但駐村的兩年時光,讓他終身難忘。
馬武君常說,和基層群眾打交道,要把自己融入到他們當中,才能了解到他們最需要什么,駐村一定要沉下心來,村民才會認可你。這樣的駐村工作才會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