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紹
吳甲民,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創新創業優秀博士后。現任增材制造陶瓷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陶瓷增材制造及其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項目40余項,發表論文118篇,獲中國發明專利27項,參與出版專著教材6部,參與制定團體標準16項,獲第十四屆中國硅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提名獎、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2023年度湖北十大科技進展獎等獎勵。
吳甲民從小學開始,就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喜歡探索未知,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諸多的快樂,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到現在吳甲民母親還說,他小時候玩得太少了。其實,學習中獲得的快樂對他而言已經足夠了。
吳甲民2003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學習。進入大學后,吳甲民在學習方面的優越感突然消失了,他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落后其他同學,特別是在英語和計算機方面,與湖北等省份的考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這時候,已經不能用優秀來形容他了,能及格就已經很不錯了。
現實很殘酷,但是必須要面對。吳甲民不甘平庸,下定決心,要通過努力改變現狀。4年的本科生活,吳甲民早起晚睡,節假日都抓緊學習,晚上10點半才從教室返回宿舍。4年的刻苦學習,他的成績穩步提升。經過不懈努力,吳甲民終于在2007年9月成功保送到電子系呂文中教授處繼續讀研。吳甲民本科階段學了很多材料和電路相關的課程,但是發現自己還是對材料更感興趣。從讀研究生開始他便開始接觸自己感興趣的陶瓷材料,并將陶瓷材料作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直持續到今天。鑒于對科研的濃厚興趣,他于2008年9月碩博連讀,在導師呂文中教授的悉心指導下開展微波介質陶瓷相關的研究工作。科研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從中也找到了很多的樂趣。2012年6月博士畢業時,他取得了較好的學術成果,同時,拿到了一名研究生可以拿到的所有榮譽,包括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十佳、華中科技大學三好研究生標兵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7年9月保送攻讀研究生開始,吳甲民就開始全面塑造自己,不但要讓自己學習好,還要讓自己具備良好的管理和組織能力,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讓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的人。從研究生階段開始,“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就成為了吳甲民的座右銘,到現在還在一直激勵著吳甲民不斷前進。在讀博士的5年時間里,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從一個只會學習考試的學生,逐漸成為了一個比較全面發展的學生,他覺得很開心。所以,吳甲民一直覺得,研究生階段是他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現在他跟自己的學生也經常說起此事,希望他們利用好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時光提升自己。
為了圓自己的清華夢,吳甲民博士畢業后就到清華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做博士后。2年多的博士后學習經歷,他有幸在清華接觸到更多優秀的老師和學生,深感自己與優秀的人的差距,也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有所收獲,不負韶華。
2015年10月,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教授將吳甲民引進到課題組開展增材制造領域的新方向——陶瓷增材制造及其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后來他還去比利時魯汶大學楊守峰教授課題組交流學習了一段時間。相對于高分子和金屬的增材制造,陶瓷增材制造發展比較晚,可以參考的資料比較少,吳甲民之前的研究并不涉及增材制造,到華中科技大學工作后他才第一次接觸增材制造。所以,剛入職的一段時間,對吳甲民而言特別困難,沒有基礎、沒有設備、沒有經費、沒有學生、沒有實驗室,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幸運的是,史玉升教授對吳甲民非常支持,各個方面都給予他巨大的指導和幫助。在史老師和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經過將近9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吳甲民帶領的研究小組在陶瓷增材制造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軟硬件基礎,取得了一些成績,在陶瓷增材制造領域在國內外也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從學生到老師身份的轉變,讓吳甲民又開始思考一個全新的問題:在新時代,怎么樣的老師才是一位優秀的老師?這是他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也一直在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學、科研、公共服務,是評價老師的三項指標,如果能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得出色,吳甲民覺得這樣的一位老師應該就是優秀的老師。因此,吳甲民從2015年正式入職華中科技大學以來,一直在向周圍優秀老師學習,在這三個方面努力奮斗,從來不敢有些許放松,努力做好一名傳道釋疑解惑的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