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紹
牛莽,1987年10月出生,西吉縣吉強鎮人,現任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
走進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牛莽的辦公室,窗明幾凈,書柜、辦公桌放滿了各類書籍,這些書籍是他的朋友,更是他求學路上的知己。他從書柜上拿出一本材料與工程方面的書籍,向我們娓娓道來他的求學之路。
1987年,牛莽出生在西吉縣城一戶普通家庭。“知識改變命運,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得到你想要的……”這是父親常給他說的一句話,也是他時常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
父親的善良樸實,母親的勤儉刻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牛莽。年少的他乖巧懂事,讀書更是用功,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優異的牛莽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從不敢懈怠。2006年,他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化工大學物理專業。
從一個偏僻落后的寧南山區小縣城考到北京,成為“天之驕子”,在當時足以讓父母親和全家人感到無上的榮光與自豪。跨進大學校門的牛莽,十分珍惜上大學機會,學習熱情高漲,更加刻苦努力。
在學習過程中牛莽發現,雖然高考成績在寧夏還算優秀,但在大學還是跟不上同學們的腳步。可西北孩子不服輸的性格讓牛莽憋足了勁。他起早貪黑、加緊學習、全力趕超其他學子。在刻苦努力的同時,牛莽非常注重學習方法,并未盲目學習,而是有規律地學。到了大四時,他的專業課成績已由倒數躍升為第二名,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西吉學子的好強與堅韌。
“態度決定一切。”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牛莽一直以來對學習保持著赤子之心與敬畏之心。勤奮的狀態,嚴謹的態度,自律的習慣,使牛莽在本科四年收獲滿滿,充實而有意義。
但本科畢業的牛莽并不滿足自己處于認識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習階段,他內心對“解決問題”的渴望和動力愈發強烈。他選擇了攻讀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2010年9月,牛莽考取了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學習碩博連讀,在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跟著曹達鵬、程道建等教授做科研。
碩博階段與本科不同。相對于本科課程的學習,碩博階段更加注重科研訓練。為了學好學精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專業,牛莽經常“泡”在圖書館,查資料、找文獻、做實驗,這樣的節奏,一堅持就是五年。與此同時,牛莽還不忘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與學科相關的知識講座,通過聽講座開闊自己的眼界,加深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2015年博士畢業后,該去哪里就業成為牛莽新的煩惱。性格靦腆內斂的他在經歷了思想斗爭后,決定回到高校教書。
作為一名從寧夏走出去的學子,學成后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回家鄉任教,為家鄉教育事業作貢獻。但經過調研和考察,寧夏大學等學校并未設置他所研究的方向,回鄉教學的夢想破滅了。
懷抱著對教學的渴望,2018年牛莽來到了他喜歡的城市——青島,在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講師。
大學任教以來,牛莽全身心撲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上。他在教學中尤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課堂為學生講授理論課的同時,他還會帶學生去相關企業搞調研,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掌握知識。
德容天下,情系桑梓。家鄉永遠是游子最割舍不掉的情結,這幾年西吉的發展很快,生態環境、營商環境、經濟建設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外游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牛莽也不例外。
牛莽滿含激情地說:“前段時間,我回了趟西吉,去了月亮山、馬蓮鄉等地,坐在車上望著眼前一片片隨著山坡起伏延展的綠色,一直延伸到視線盡頭,看到公路兩側田地里馬鈴薯、甘藍菜、芹菜等長勢良好,放眼望去,綠意盎然,讓人心曠神怡。這樣的西吉才是最美的西吉,希望家鄉未來能繼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讓家鄉的天更藍、水更綠、人更美、經濟更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