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初冬一場大雪把西吉縣偏城鄉下堡村裹在銀裝里,建檔立卡戶馬統梅像往常一樣,簡單吃過午飯,沿著門前水泥路,來到距家2公里外的村扶貧車間上班。
入冬以來,隨著天氣逐漸變冷,路面結冰難行,車間暖氣維修,部分工人請假,但馬統梅還是堅持上班。
進入車間,馬統梅啟動設備,忙碌起來。撿拾、裝袋、封口,短短幾分鐘,她就制作了10多個艾草足浴包。
“待在家也沒事干,還不如加班多掙點錢。”馬統梅性格開朗,為人大方,被村委會安排負責扶貧車間生產事宜。馬統梅沒有辜負大家厚望,總是第一個到車間,最后一個離開,盡職盡責完成每一項工作。
然而,努力的背后,是一名農村婦女與艱苦生活抗爭的故事。
2017年夏季,正在外地打工的馬統梅,得知兒子換牙后流血不止,馬不停蹄地趕回家,帶著兒子到當地醫院治療。因病情復雜,轉院至西安一家醫院進一步診斷,結果為血友病。
“當時我們還不知道啥叫血友病,后經醫生介紹,才知道是一種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岀血性疾病。”馬統梅說,當她從醫生口中得知孩子的病無法治愈,需要終身間歇替代治療后,她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定下心神,馬統梅決定不論多困難,都要為孩子治病。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馬統梅帶著孩子回家,一邊精心照料,一邊服藥控制。
“原來孩子他爸在將臺堡經營了一家眼鏡店,我在外打工,我們夫妻倆的收入完全夠一家5口人生活。”自從孩子患病后,馬統梅在家照顧孩子,導致家庭收入縮水,加之孩子一年花費1萬多元的醫療費,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就在馬統梅陷入兩難境地時,2018年9月,下堡村扶貧車間建成招工,馬統梅第一個報名參加。經過一個月的系統培訓后,馬統梅正式上崗,月工資2000元,不但解了燃眉之急,還有了一份長期穩定收入。
“當我領到第一筆工資后,特別開心,因為孩子的藥錢終于有了著落。”馬統梅說,她每月的工資完全夠支付孩子的藥錢,加上丈夫掙的錢,除了一家人生活花銷外,還有了剩余。
在下堡村,像馬統梅這樣在扶貧車間務工婦女有30多人。其中,村民撒密來在扶貧車間干活之余,還飼養了幾頭牛,實現了多渠道增收。
下堡村扶貧車間以艾草加工為主,年產值90萬元,每年為下堡村帶來經濟收益5萬元,幫助建檔立卡戶13人有了穩定收入,人均月工資1800元。村民通過在家門口務工,帶動一家人脫貧,實現賺錢顧家兩不誤。
“扶貧車間投產運營后,又建起了艾草種植基地,為村里婦女提供更多務工賺錢的機會,提高了婦女的家庭地位,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下堡村黨支部書記馬俊平說。
截至目前,西吉縣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原則,建成閩寧扶貧車間46家,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地就業91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占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