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隆鎮以“生態優先、富民為本、綠色發展”為定位,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將“四個一”林草產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有效結合,著力打造各項工作相互滲透、各地產業有效互補的發展之路。
在興隆鎮單北村千畝南果梨種植基地,近幾日的大面積降雨讓整座山都披上了綠裝,栽種不久的梨樹苗也已經長出了新葉。當下正值鋤草之際,村民們都在地里勞作。趙小紅是基地務工村民中的一員,種養殖業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忙完農活之余,她選擇來種植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在團莊村矮化密植蘋果種植基地,層層梯田早已栽種上果樹,行與行之間還套種了馬鈴薯。村支書黃誠告訴記者,今年種植的果樹都是三年掛果,為了降低成本,企業選擇套種馬鈴薯增加臨時性收入。
為了讓山更綠,讓家鄉更美,單家集的村民還自發捐款為興隆鎮打造的紅色旅游景點助力。經過兩個月的努力,村民在山路兩側栽種上景觀樹,在山頂突出位置修建了亭臺,在植貌稀疏的地方栽種了云杉樹,站在山頂俯瞰,美景盡收眼底。
興隆鎮政府副鎮長趙強告訴記者,為了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興隆鎮今年還鼓勵村民大面積種植青貯玉米以減少養殖業投入成本,進一步增加收入。
今年,興隆鎮以“黨支部引領+合作社牽頭經營+村集體經濟資金注入+農戶參與入股”的發展模式為抓手,在單北村種植南果梨1381畝,團莊村種植矮化密植蘋果1315畝,唐岔、王溝、川口村種植紅梅杏970畝,讓村集體和村民在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就近務工、合作銷售增加收入的同時,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記者: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