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帶頭干、群眾最關鍵”。今年以來,偏城鄉按照“拆、清、整、綠、建、亮、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思路,干部帶頭動員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初步形成了“一套機制、一個目標、六項措施”的“116”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全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行走在偏城鄉馬灣村的村道上,兩旁樹木整齊排列,道路干凈整潔,農家小院的門前圍起了圍欄,經過打捆后的草塊整齊擺放。按照“拆、清、整、綠、建、亮、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思路,偏城鄉前期重點在“拆、清、整、綠”上下功夫,經過整治后的村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馬灣村村民畢占祥說,(通過)環境衛生(整治),家家門口的草堆都打捆了,塑料這些都(清理了),環境衛生打掃得是很干凈,確實比以前干凈幾倍。衛生收拾干凈了,看起來也順眼了,很好。
環境的改善,需要每一個群眾的參與,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馬灣村通過村干部入戶宣傳,講政策、拉家常,動員群眾打掃房前屋后,清理門前“三堆”,共同參與到環境整治當中。
馬灣村村民王建寶說,房前屋后擺的整整齊齊的,場里不要堆牛糞,都拉到地里去。木頭都擺的整整齊齊的,把自己家里都打掃的干干凈凈的,人住上舒舒服服的。
在高崖村,記者看到村干部正在帶領村民集中清掃路面,修整路邊樹坑,有的村干部上門向村民做宣傳,與村民簽訂環境衛生“三包”責任書,明確村民環境衛生責任區域。
現場聲:以后你這門前的牛糞就要拉到遠處,拉到地里去,不要在門前曬了,再有就是家里的生活垃圾在門前不要倒了,收拾好以后咱們每天有流動的垃圾車,統一就拉著倒掉了。
在村干部的宣傳和動員下,村民海濤和妻子也行動起來,主動的清理牛棚后面的牛糞和水泥磚塊,海濤說,前幾天村里雇傭了飼草打捆機,將他家門前堆放的飼草打捆,如今草塊整齊的擺放在青貯池旁,門前一下子顯得格外寬敞。
高崖村村民海濤說,草現在打捆了,也好管理了,風吹上也不亂飛了。以前你看草堆的這個地方,風一吹到處是草和垃圾,打捆以后整齊了,好管理了,也好喂牛了。
通過開展大綠化、大整治和清理農戶門前“三堆”,原來靠近村道的河道荒灘整治成了綠化帶,農家小院變得整潔美觀,山上的農用殘膜也不見了……每一處變化,都在影響著群眾觀念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
高崖村村民海萬平說,(村里)給老百姓宣傳,把衛生打掃干凈。這個環境好了,各方面都好。大家都努力,大家都打掃的干干凈凈的。
在采取 “宣、講、勸、做”四項措施開展環境整治的同時,偏城鄉以村為單位,進行環境整治的獎罰評比,形成了“比、學、趕、超”良好工作氛圍。群眾親身感受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變化,也自覺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當中,村容村貌不斷改變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