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吉縣堅持把肉牛養殖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通過政策扶持、打造示范村、調整種植結構、提升肉牛品質等一系列舉措,農民增收有了穩定來源。
今年32歲的蘇虎是硝河鄉關莊村村民,自2016年以來,他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貸款養牛,從最初的6頭牛發展到如今的50頭牛。今年,他又購進了7頭西蒙塔爾基礎母牛,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關莊村民蘇虎說,從2011年結婚到2015年我一直在外打工,打工只能維持生活,后來回到老家就開始養牛,剛開始我養了6頭,一直慢慢發展到現在的50頭,這都是黨的政策好。
目前,關莊村牛存欄量達到2476頭,像蘇虎這樣養牛達到50頭以上的養殖戶在全村已經有9戶,其余的村民每家每戶也都建起標準化牛棚和青貯池,地里全部種上了青貯玉米。有了產業的支撐,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關莊村黨支部書記蘇祥羽說,2016年以前,關莊村的牛存欄是400多頭,通過5年的持續奮斗,現在的牛存欄量已經達到2476頭,與過去相比增加了七八倍,翻了幾番。今年關莊村打造全區高標準肉牛養殖示范村,也叫“2652工程”,政府補貼100萬,主要是給養殖大戶補一臺飼草料攪拌機,給村上購置一臺青貯收割機,還有拉運機。預計項目實施以后,全村的牛存欄量達到3100多頭。
馬蓮鄉馬蹄溝村常住人口有240戶948人,耕地面積9800畝。過去,這里的村民都有養牛的習慣,得益于這幾年脫貧攻堅政策的扶持,村里的肉牛養殖業蓬勃發展,家家種草、戶戶養畜已經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途徑。今年,馬蹄溝村著力打造高標準肉牛養殖示范村,進一步提升肉牛產業發展,不斷增加村民養牛的積極性。
今年51歲的馬蹄溝村村民馬有倉從2016年開始養牛,2020年如期脫貧,如今牛存欄量達到20余頭。現在的馬有倉,每天都圍著牛“轉”。前段時間,馬有倉享受到了3000元的見犢補母補貼,又貸了15萬元的款,準備繼續擴大養牛規模。有了貸款的支持,他養牛的底氣也更足了。
馬蹄溝村民馬有倉說,我的牛棚現在還有點小,今年又貸了15萬元的款,計劃著把牛棚再翻新一下,計劃著再買幾頭牛,前段時間我把3頭牛賣了,收入5萬700元。黨的政策好,老百姓掙錢容易的多了,今后我不但要把牛養的多,還要養好,以后把日子過的越來越好。
通過打造高標準肉牛養殖示范村,今年馬蹄溝的牛存欄量大幅上升,50頭牛以上的養殖戶達到13戶,戶均養牛18頭。
馬蹄溝黨支部書記馬旭琪說,今年馬蹄溝村打造高標準肉牛養殖示范村,從去年的3800多頭牛今年增長到4400多頭,老百姓養牛積極性也很高,既發展了老百姓的產業,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關莊村和馬蹄溝村肉牛養殖產業只是西吉縣肉牛養殖產業的一個縮影。經過幾年的發展,肉牛養殖已經是西吉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截止目前,全縣牛存欄量達到32.9萬頭。今年,西吉縣繼續在保障優質飼草供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上下功夫,促草畜產業擴量增效,讓農民在小康路上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