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偏城鄉曹垴村在發展草畜產業的同時,充分發揮能人帶動優勢,在村里建起了生產塑料袋的扶貧車間,帶動本村2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務工。
走進偏城鄉曹垴村扶貧車間,五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行。患有聽力障礙的李銀花正在神情投入的將塑料袋成品捆綁裝袋。由于家里人口多,丈夫又患有腎炎,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自村里的扶貧車間開工以來,李銀花就來到車間打工,現在每個月有三千元的穩定收入,她說,現在既可以掙到錢還能照顧到家人。
今年45歲的馬志杰也是在車間打工的建檔立卡戶,借著這幾年黨的扶貧政策東風,他靠發展種草養羊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為了增加收入,在村上的扶貧車間剛成立的時候,他就來到車間務工,現在已經是一名熟練的吹塑操作工了。
偏城鄉曹垴村扶貧車間負責人王萬東告訴記者,他原來在上海從事塑料行業,在掌握了一定技術,積累了一定資本后,他決定回鄉創業。目前車間已投入資金200余萬元,自今年五月初建成投產以來,靠著多年從事塑料行業打通的銷路,車間生產的塑料袋供不應求,發展形勢很好。
王萬東說,下一步他計劃在村里再建一座生產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扶貧車間,帶動更多的村民就近務工、增收致富。
偏城鄉曹垴村扶貧車間負責人王萬東告訴記者,他原來在上海從事塑料行業,在掌握了一定技術,積累了一定資本后,他決定回鄉創業。目前車間已投入資金200余萬元,自今年五月初建成投產以來,靠著多年從事塑料行業打通的銷路,車間生產的塑料袋供不應求,發展形勢很好。
王萬東說,下一步他計劃在村里再建一座生產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扶貧車間,帶動更多的村民就近務工、增收致富。
記者:袁小平 張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