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源、農以地為本。近年來,我縣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下好農田建設“先手棋”,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年之計在于春。伴隨著葫蘆河潺潺的流水聲,全縣鉚足干勁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場景在各鄉鎮火熱上演。站在白崖鄉舊堡村山梁上,放眼望去,平整有序的梯田層次分明,連綿不斷,蔚為壯觀。梯田地里,大型機械正在加緊平整土地、農戶們忙著在已經完成建設的高標準農田里施肥、耕種,全力投入春耕生產當中。 農事催人忙,不負好春光。舊堡村村民李佰平養殖了6頭牛和15只羊,飼草料需求量大,自己的30畝土地不能滿足牛羊所需。今年村上建設高標準農田8000畝,建成后的梯田寬又平,耕種方便,因此李佰平又流轉了別人50畝土地,搶抓晴好天氣,施肥、保墑,全力投入春耕生產當中。 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為促進農業質量和效率提升的基礎。在新營鄉甘井村、火石寨鄉沙崗村等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如火如荼,通過對農戶分散的耕地進行二合一、三合一、彎改直的宜機化改造,地塊平整、路網完善的高標準農田已經形成,農田灌溉、播種、耕作、施肥、收割等更加便捷,群眾豐收增產更有底氣。 調結構、謀思路、轉方式,農田建設讓群眾增收致富搭上“快車道”。吉強鎮馬營村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引進龍頭企業,實施引水上山工程將低產出的山坡地變為高產出、高效益的水澆地,因地制宜發展高山冷涼特色蔬菜產業,提升了高標準農田產出效益,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了企業、村集體和群眾的合作共贏。 要增產抓農田,四月的西吉綠意漸濃,農田建設春潮涌動,農業發展風生水起??v橫阡陌的田埂展現出無限生機,從月亮山下到葫蘆河畔,改造后的農田大幅提升了農田機械化作業水平和效率,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