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各族兒女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實現民族復興凝心聚力。今年1月,西吉縣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民族團結成為西吉改革發展中最鮮亮的底色,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成為西吉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最大共識。
為打造堅強堡壘,西吉縣各級黨組織始終把維護民族領域和諧穩定作為首要之責、根本之責,主動扛起政治責任,推動工作高效落實,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西吉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縣委常委會會議將民族工作作為經常性議題,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西吉縣健全專項協調(協作)機制,形成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議大事、民族工作聯席會議抓日常的工作格局。
目前,西吉縣將民族工作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縣鄉村三級民族工作網絡和鄉村兩級責任制。將民族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讓基層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把民族工作納入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視巡查和政績考核,形成縣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司其責、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實現民族工作由“部門視角”向“黨委視角”轉變。
長期以來,西吉縣不斷實施凝心鑄魂工程,深化理論武裝。據統計,西吉縣各地先后開展馬克思主義“五觀” “百場萬人”大宣講活動220余場次,參加人數超過3.8萬。同時,西吉縣持續開展“傳承黨的百年光輝史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各類主題教育,不斷深化感恩、認同、法治“三項教育”,縣委和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頭主講“第一課”,全縣處級領導干部和各鄉鎮、各部門(黨組)負責人以“主講人”身份深入鄉村(社區)、部門(單位)開展宣講,構建起“一根主線穿到底、領導干部全登臺、黨員群眾無遺漏”的宣講教育新模式。
緊扣“四項工程”“三項計劃”,西吉縣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社區鄰里節”等群眾性活動,從各族群眾節日互賀、生活互幫做起,從農村回漢群眾同村莊共小組、城鎮回漢居民同樓棟共單元做起,從各族學生同校共班、混班混宿等具體事做起,增進彼此了解、信任、尊重、包容,使各民族在廣泛交往中互知、在全面交流中互信、在深度交融中互助。
西吉縣還堅持培根鑄魂,依托首個“中國文學之鄉”優勢,發揮333個文明實踐站(所)作用,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演藝文化事業,促進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同時,西吉縣聚焦打造精品文化,不斷實施品牌工程,廣泛開展“黨建+”“鄉村振興+”“文旅+”“精神文明+”創建行動,按照“一行業一特色,一單位一主題”,深入推進“八個一”特色創建品牌評比活動,打造特色創建品牌47個。結合“單家集夜話”,西吉縣開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二課堂”,在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園精心設計“八個一”活動,為干部群眾打造黨性教育的“紅色熔爐”。
此外,西吉縣深入開展青少年夯基育苗工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納入全縣中小學思政課,作為每學期“開學第一課”重點內容,堅持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手抄報、“手拉手共成長”等主題活動,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黨愛國熱情,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們心靈深處扎根。
西吉縣先后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區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49個,3人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102人榮獲區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